“池塘过雨急鸣蛙”的出处是哪里
〖壹〗、“池塘过雨急鸣蛙”出自明代夏言的《浣溪沙》。“池塘过雨急鸣蛙”全诗《浣溪沙》明代 夏言庭院沉沉白日斜,绿阴满地又飞花。瞢腾春梦绕天涯。帘幕受风低乳燕,池塘过雨急鸣蛙。酒醒明月照窗纱。作者简介(夏言)夏言(1482—1548),字公谨,汉族,江西贵溪人。明正德进士。初任兵科给事中,以正直敢言自负。
〖贰〗、“池塘过雨急鸣蛙”的上一句是“帘幕受风低乳燕”。这首诗句出自明代夏言所著的《浣溪沙·庭院沉沉白日斜》。全诗如下: 庭院沉沉白日斜,绿阴满地又飞花。瞢腾春梦绕天涯。 帘幕受风低乳燕,池塘过雨急鸣蛙。酒醒明月照窗纱。
〖叁〗、出处:《浣溪沙》,作者为明代文学家夏言。全诗内容:庭院沉沉白日斜,绿阴满地又飞花。瞢腾春梦绕天涯。帘幕受风低乳燕,池塘过雨急鸣蛙。酒醒明月照窗纱。作者简介:夏言,字公谨,江西贵溪人,明正德进士,曾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,以正直敢言和文学才华著称,有《桂洲集》传世。
〖肆〗、明代夏言的《浣溪沙·庭院沉沉白日斜》中写道:“池塘过雨急鸣蛙。酒醒明月照窗纱”。一场雨后,池塘中的青蛙急促地鸣叫着,诗人酒醒后看到明月透过窗纱洒下清辉,心中不禁涌起淡淡的思绪。明代刘基的《五月十九日大雨》中有这样一句:“雨过不知龙去处,一池草色万蛙鸣”。
〖伍〗、并以词曲擅名,有《桂洲集》。全词内容:庭院沉沉白日斜,绿阴满地又飞花。瞢腾春梦绕天涯。帘幕受风低乳燕,池塘过雨急鸣蛙。酒醒明月照窗纱。赏析:词中描绘了庭院日斜、绿阴花飞的景象,以及作者扶醉一梦、梦醒月照纱窗的情境,透露出作者渴望摆脱世务羁绊的心情,写来曲折委婉,余韵不尽。
“鸣蛙已傍小池归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鸣蛙已傍小池归”出自宋代朱翌的《游玉泉》。“鸣蛙已傍小池归”全诗《游玉泉》宋代 朱翌坡陀石上大绅垂,踞石跏趺世虑微。奉引有春扶屐去,送归生月带星稀。一时花木助欢笑,四雇风云入指挥。是日乃书惊蛰节,鸣蛙已傍小池归。作者简介(朱翌)朱翌(1097—1167)字新仲,号潜山居士、省事老人。
诗句来源:该句诗是《游玉泉》这首诗中的一句,全诗描绘了诗人在玉泉游览时的所见所感。全诗内容:《游玉泉》全诗为“坡陀石上大绅垂,踞石跏趺世虑微。奉引有春扶屐去,送归生月带星稀。一时花木助欢笑,四顾风云入指挥。是日乃书惊蛰节,鸣蛙已傍小池归。
宋代范成大《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》 幽蛰夜惊雷奋地,小窗朝爽日筛帘。 宋代朱翌《游玉泉》 是日乃书惊蛰节,鸣蛙已傍小池归。 清代彭孙贻《惊蛰前闻雷》 正月骄阳伏太阴,疾雷破壁下遥岑。 清代查慎行《惊蛰前二日偕寒中德尹西阡探梅》 夜闻枕底殷殷雷,晓约酒伴寻春来。
是日乃书惊蛰节,鸣蛙已傍小池归。 赏析: “坡陀”即“陂陀”,是倾斜、不平坦的意思。“大绅”就是腰带。“跏趺”指打坐的姿势。 在一块不平坦的石头上打坐,腰带随意地垂下,心中对俗世的思虑减少了很多。
“雨余归路有鸣蛙”的出处是哪里
〖壹〗、“雨余归路有鸣蛙”出自明代高启的《初夏江村》。“雨余归路有鸣蛙”全诗 《初夏江村》明代 高启 轻衣软履步江沙,树暗前村定几家。水满乳凫翻藕叶,风疏飞燕拂桐花。渡头正见横渔艇,林外时闻响纬车。最是黄梅时节近,雨余归路有鸣蛙。
〖贰〗、“渡头正见横渔艇”出自明代高启的《初夏江村》。以下是关于该诗句及诗歌的详细信息: 诗歌全文:《初夏江村》轻衣软履步江沙,树暗前村定几家。水满乳凫翻藕叶,风疏飞燕拂桐花。渡头正见横渔艇,林外时闻响纬车。最是黄梅时节近,雨余归路有鸣蛙。
〖叁〗、初夏江村 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、野鸭浮游荷叶翻滚、燕子翻飞桐花拂动、渔船靠岸、缲车鸣响、蛙声阵阵等意象,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、充满生机的意境;表现出诗人内心宁静、隐居生活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。
标签: 鸣蛙教育